
SERVICE PHONE
363050.com发布时间:2025-10-04 15:15:27 点击量:
平博体育,平博真人,平博棋牌,平博彩票,平博电竞,平博百家乐,平博游戏,平博体育官方网站,平博体育网址,平博体育app,平博app下载,平博投注,平博,平博官方网站,平博最新入口,平博赛事,平博足球
國慶、中秋假期,不少外國友人來到中國,沉浸式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。“中國遊”熱度持續上升,也有在華生活的外國博主的貢獻。他們通過沉浸體驗非遺、融入“村超”踢球、走進村寨學藝等,深度感受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與蓬勃發展的現代生活,並通過社交媒體平臺,向世界展現多姿多彩、真實立體的中國。本報記者近日採訪了幾名外國年輕社交達人,聽他們分享對中國的獨特觀察與感受。
來自美國馬里蘭州的90後小夥史明思將自己演奏二胡的視頻上傳至社交媒體平臺,表達對二胡的熱愛。“它搭建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橋梁,讓更多人感受中國民樂的美妙。”史明思說。
手握琴桿,指按琴弦,張弛之間,熱烈的賽馬場面倣佛呈現在聽眾面前……在浙江臺州路橋區曲藝館,史明思演奏了一曲《賽馬》。
“我聽到的第一首二胡曲子是《二泉映月》,旋律中的情感讓我產生共鳴,感受到其中的辛酸與痛苦。”史明思自幼學習小提琴,在美國讀中學時聽到富有東方韻味的音樂,心中產生好奇:究竟是什麼樣的樂器能演奏出如此獨特的音樂?“僅有兩根弦卻能演繹出無盡的悲歡離合,這就是二胡的魅力。”史明思說。
二胡成為史明思理解中國文化的鑰匙。上大學後,他主動找老師學習二胡並選修了中文。2014年大學畢業,史明思來到中國。
在中國,史明思堅持每周赴上海學習二胡演奏技巧,並與臺州本土戲曲團體合作演出。“我到臺州亂彈劇團學習,和樂師們共同演繹過經典曲目《白蛇傳》。”他說,“臺州亂彈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非遺之一,通過亂彈可以更好地觸摸臺州的歷史文化。”
“閒暇時間,我喜歡用腳步去丈量這座城市。”在臺州生活多年,史明思早已把這里當作自己的家。在十里長街的百年戲臺,他常與當地票友即興合奏。“臺州的包容性令人驚嘆。”在史明思看來,臺州既有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現代活力,又在古街巷保存著灰雕非遺,傳統與現代在這里共振。
作為臺州市一所學校的教師,史明思還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美育教學,讓學生感受中西文化融合的魅力。“每次返回美國,跟朋友們分享在中國的生活經歷,朋友們眼中總是流露出濃厚的興趣。”
“我打算定居臺州,做一輩子的教師。”史明思說,他計劃繼續鑽研二胡技藝,“推動臺州亂彈等非遺走向世界,讓更多人愛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”。
在貴陽市花溪區長大的英國小夥大衛的社交媒體動態,字里行間滿是對貴州的熱愛:“我在貴州度過了人生中很長的一段時間,有很深的感情,這里是我心中的家。”
大衛的父母是侗族語言文化研究學者,大衛2歲時,全家從英國來到貴陽;14歲以前,大衛不少時間是跟著父母在榕江縣六佰塘村度過的。大衛回憶:“在那里,我學會了簡單的侗話,也愛上了踢球。”後來,大衛回到英國上學,但童年在貴州生活的經歷始終讓他念念不忘。2020年,他決定重返中國,並在貴陽定居。
春節時與家人一起貼春聯、放煙花;到黔北萬畝茶海採摘春茶,欣賞茶藝表演;穿梭苗鄉侗寨,體驗少數民族風情……從懵懂幼童到講著一口地道方言的“新貴州人”,在貴州生活近20年,大衛感受最深的是開放和多樣。“中國文化的包容性令我著迷。”他表示,“在這里,不同文化背景的人,都能找到共鳴和歸屬感。”
現在,大衛是貴州大學的足球教練,也是六佰塘村足球隊的一員。2023年5月,貴州“村超”火爆出圈,大衛前來觀戰,當時場上的一支隊伍來自六佰塘村,不少球員還是他兒時的玩伴。“雖然10多年沒見,但大家一眼認出了我。”賽後,大衛跑進球場,與球員們緊緊相擁。2024年新賽季,大衛正式加入六佰塘村足球隊,成為“村超”賽場上為數不多的外籍球員。
2025貴州“村超”40強交叉賽現場,大衛穿著印有“六佰塘”字樣的球衣奔跑不停,用一個假動作晃過防守隊員,接一記漂亮的直塞球傳入禁區,獲得滿場喝彩。中場休息,球場上唱起侗族大歌,身著節日盛裝的侗族姑娘們跳起了歡快的多耶舞。大衛說:“足球與民族文化共舞,既展現草根足球的拼搏精神,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鄉村的活力與多元。”哨聲響起,耳畔傳來夾雜著侗話的加油聲,大衛和隊友們又將上場。“我愛貴州,更自豪能為‘家鄉’代言。”大衛說。
邊彈彝族月琴、邊唱雲南民歌《阿老表》,品嘗撒撇米線……這些都是90後伊朗姑娘蘭蘭短視頻的素材。有人問她:“你是為了拍視頻才去體驗這些的嗎?”她搖頭:“不是的,我是真的喜歡這些,才想分享給大家。”
時而撥彈琵琶,時而擺動碰鈴,蘭蘭自己也沒想到,有朝一日她會登上雲南麗江古城納西古樂會的舞臺。“要知道我還是個90後‘老外’!”略帶雲南口音的普通話里,蘭蘭透著股子驕傲。
2024年,借著在麗江出差的機會,蘭蘭學習了東巴畫、東巴文字後,又被納西古樂吸引,決心拜師,認真學指法、練運弦、控音色。一個伊朗姑娘為何如此癡迷中國傳統樂器?蘭蘭說:“我從小就喜歡中國文化!”
2012年,蘭蘭來到中國,如今已成為“雲南媳婦”。通過社交媒體平臺,蘭蘭向世界推介中國文化。“中國高鐵速度很快,去哪都非常方便;要是不想出門,還可以等著收快遞;如果不想做飯,可以叫外賣。不管哪個城市治安都很好,我可以吃喝玩樂到很晚,不用擔心安全問題。”蘭蘭經常跟外國朋友說,“如果你沒來過中國,就不要輕易下結論。中國的美,是要用腳去走、用眼去看、用心去感受的。”
從初到中國時只會說“你好”“謝謝”,到如今操著一口流利的雲南腔普通話,連納西族的東巴文也能寫上幾筆。走過的路、見過的人、學過的技藝,都讓蘭蘭和這片土地更加親近。在蘭蘭眼里,雲南已是她的第二故鄉。
夜色下,蘭蘭放下手中的月琴,抬頭望向星空。她說:“我會把這片土地上的故事,講給更多人聽。”